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医名言——中医四部经典的内涵

中医名言——中医四部经典的内涵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7-24 20:39:48
阅读:

一、《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部经典之首。 传说黄帝做的,是因为它的名字。 但后世公认这本书最终形成于西汉,作者也不止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师的传承与发展所创作。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疗方法、治疗原则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姐妹篇,内容大致相同。 除论述脏腑的功能、病因、病机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穴、针具、刺法和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治规律、养生预防和运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体的,同时人体的结构与各部分相互关联。 “阴阳五行”是解释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制。 《诊治法则》是中医辨病治病的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阐述了中医养生学说,是养生预防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避免危害。

二、《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着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公元3世纪初,广泛采用张仲景博览群书,结合终身心血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所有外感病的总称,包括疫病这一传染病。 这本书是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写成的。

张仲景

(约公元150~154年——约215~219年)是东汉末期着名医学家,古中国传统中医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东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公元219年,张仲景去世。 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周游世界。 当时,书的范围只是手写,很难传达。 不久,原件丢失了。

时间来到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的首要人物出现了

现在。 这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偶然机会见到了这本书。 书已经残篇,王叔和读了这残篇奇书,兴奋得受不了。 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手稿,最终查找伤寒相关部分,整理后命名为《伤寒论》。 《伤寒论》杂志共22篇,记载了397条疗法,载体113首,共计5万馀字,《伤寒杂病论》中没有遗漏杂病部分。 王叔和的功绩,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是“苟无叔和,焉有这本书”。

王叔和和张仲景的起源很深,不仅为他整理了医书,还给我们留下了第一份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录。 王叔和先生在《脉经》的序中说:“为了使用丈夫的医药,很费生命。 喜鹊之妙,尚在想中仲景明审,形证也在等待,若无疑,将考学校接受检查。 ’他说

此后,这本书逐渐传播到民间,受到医生的高度评价。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说:“只是张仲景的一部分,最大众的祖先”。 这部创始性、高峰性的着作,认识到其作者,可以想象将作者推上了医圣的崇高地位。

三、《金贵要略》

《金匮要略》是中国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着的《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是论述我国现存最早部分杂病诊疗的专着,原名《金匮要略论》。 “金匮”是保管古代帝王圣教和实录的地方,意味着本书内容的宝贵。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病60馀种,处方262首。 该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具外科、妇科疾病和急诊死亡、饮食禁忌等内容。 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 东汉末年,战乱频发,疫病流行,枕薯死亡,张仲景之民也死于伤寒之病。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馀家素多,走向馀200。 建安纪年以来,尚未十稔,死者三分之二,伤寒十人住七人。 感受到过去的失落感,伤口躺下是无法挽救的,勤奋地寻求古训,博采大众编纂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脑药记》,《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的摘录。

《伤寒杂病论》登场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书一完全散布在世界上。 到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中发现蟹简本《金玉函要方》,书分上、中、下三卷,其实是《伤寒杂病论》的摘录。 北宋校勘医书局校勘《金匮》时,根据该书,删除上册伤寒部分,保留中、下两卷杂病和妇女病两部分,将下册方剂摆在各证下,重组《金匮要略方论》,分为上、中、下三卷,其文字基本定型后,演变成各种版本。

四、《温病条辨别》

《温病条弁》,清代吴瑭(楚通)着( 1798年),温病通论书。 本书根据清代许多温病学家的成果,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肠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建立了三焦辩证纲领,是温病的创新理论之一。 在温邪易消耗阴液的思想指导下,吴楚通提倡阴保液法,制定了分层清晰的温病疗法处方体系,《温病条瓣》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的象征性着作。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