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遵守规则名言-什么规则保护孩子

遵守规则名言-什么规则保护孩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07 11:40:41
阅读:

如果我问,孩子需要规矩吗?

我想大家会马上回答的,没有规矩不就会溺爱吗?

就是这样。 规则非常重要。 孩子们知道不遵守规则游戏就进不去。 同样,生活没有规则,事情就会混乱。 特别是孩子进入社会后,如果不遵守规则的话就不能动弹。 所以,规则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现在推荐“自由教育”的父母们误以为规则是自由的对立面,是自由的限制和束缚,为了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不限制孩子的行为。 其实这是对规则和自由的最大误解。 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遵守、保护所有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共同约定。 规则的存在,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保护。

我们小区面对十字路口,每天我们过马路时,在人行横道上按照信号指示通行,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整齐无序。 之后,由于路面整修,近1个月信号灯失灵,行人和车辆都变得非常“自由”。 但是,这个时候,道路状况会变得拥挤堵塞,我们过马路的时候,总是担心会有轰鸣的车。 没有规则,大家反而害怕,觉得没什么用。

同样,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规则带来有序的生活,心灵的安全和稳定,也是孩子面向集体、面向社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界限的前提。 但现在很多父母都进入了错误的地区。 定规矩,不讲道理。 这里的“无理”并不是说规则本身没有道理,而是父母们不理解规则存在的意义。 如果孩子制定的规则都是限制规则的话,他们只是认为规则被剥夺了自己的权利,当然是抵抗,不想实行。

“我们家的规矩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西从哪里拿回哪里,准时吃饭睡觉,不准打人,不准拿别人的东西,玩具不准回去,不准在规定的时间外吃零食, 别人休息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这些规则都列成清单贴在墙上,不做的话,就有结果,只能让孩子学习自律”。

我听到有些头皮麻木,“那有效果吗? ”这位母亲说:“虽然几乎可以保护,但每次都要用力压制。 而且孩子很狡猾,总喜欢穿过里面,可以找到还没写的地方。 所以每周都有新的规则,所以必须补充清单的内容。”

听了这番话,我越来越长,好像把复盖整面墙的规则清单都算进去了。 这不再是规则,似乎是惩罚。 规则不是一方制定的,另一方没有选择,只能实行。 这样的规则只有两个结果:孩子不反抗,或者只知道服从。不好意思,不服从,或者挑战,挖空间,在规则线的上下左右和孩子斗志。 结果规则越来越多,条例越来越细致,要凝视孩子的一举一动,最后身心俱疲,输了要受伤。

通过规则让孩子学习自律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自律并不是我们单方面的规定。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就不能受到惩罚,孩子就会注意到怎么抓不到,只能称之为“他的律法”。 所谓自律,就是不管有没有监督,在心里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什么都不做的自我约束力。 这显然不是只有制定规则遵循才能达成的。

一位外国学者发自内心地认为,限制西方人的道德行为是“罪恶感”,自己不能对家人、社会、自己做出对不起的事情,即使没有人看也不能做亏心事,否则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拘束中国人的行为是“耻”,即使做了什么坏事,也不要被人抓住,抓住不好意思,抓住不好意思。 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全面,但确实以“自律”和“他律”的不同为对象进行了说明。

例如2016年发生的北京野生动物园老虎袭击人的事件,尽管有参观协议、注意事项、安全警告卡和广播,这位游客还是无视这一切,开门而下。 我不想知道女人下车是打架还是和司机换了驾驶,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规则。 2017年正月期间,宁波动物园的游客用避难票越过围墙进入虎园,最后失去虎口的事件,再次将遵守规则的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顶峰。 这两位游客没有意识到动物园制定的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游客自身的安全,他们把这些规则作为一个限制,可能和从小就一直受到的限制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没有被抓到,那就有点违反也没关系。 但是,最终造成了牺牲生命的惩罚。

这是一场不了解规则存在意义的悲剧。 如果规则等于限制,等于对抗,这是悲哀的,也是父母们不想看到的情况。 如果规则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对抗、更多的感情、更多的烦恼,父母必须在控制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这个规则就成了疑问。 通过强硬对抗,你也会变得强硬。 束缚孩子,也不会和孩子争吵。 一旦陷入与孩子胜负的局面,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会输。

父母必须有威信,但不是你的声音有多大,而是可以剥夺他和惩罚他,而是你是否真的考虑双方,孩子是否接受你,你是否可以一起执行规则自己守护 所以,我们必须更深入地看,为什么要给孩子制定规则。

如前所述,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遵守、保护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 规则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维持双方的心情,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样的规则合理、有人情味、容易实行。 我们不是规定“不要打人”,而是通知孩子对方疼痛,同样没有人要侵犯你的身体“不要偷玩具”的规定,而是“玩具被抢走,孩子受伤”的规定,你的玩具拥有所有权

比如说,工作中叶子进来打扰你的话,“妈妈工作时不要打扰你。 不说“这是规则”“你现在想和妈妈一起玩,因为妈妈还没有工作,在这里就不能集中精神,我觉得有点着急。 我希望尽快完成工作,有更多的时间.”

这时,孩子明白自己的心情和需求很重要,对方的心情和需求也很重要。 儿童通过自愿调整行为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也培养了儿童的共鸣和责任感。 同样,孩子也知道,如果他不打扰我,我可以更早完成工作,反而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 此外,他还有权利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不被别人打扰。 遵守规则也是遵守自己的心情和需求。 如果遵守规则的话,不是剥夺自己的权利,而是保护自己的权利的话,孩子当然也想实行。

我带孩子们去童子军玩的时候,是孩子们的最爱,每次都排着长队玩。 于是我怀着兴趣在旁边观察了孩子们的状态。 旁边没有成人维护的情况下,4、5岁的孩子自发地排队等候,孩子们滑下来,就从旁边的楼梯上来,自动地排在队伍的末尾,几乎没有中断。 偶然,新来的孩子们站在前面,告诉我其他的孩子们排队。

很佩服孩子们自发形成的规则意识。 在我们的印象中,4、5岁的孩子们,在家里不断注意的话可能不想遵守规则,为什么在没有大人的监督的时候,就能形成自己的规则呢? 孩子们心情很清楚,只要遵守规则游戏就能进行。 自己插队的话,看起来会暂时排在前面,这意味着别人也可以插队。 最后的结果是杂粥,谁也不能享受。

所以在规则方面,我赞同国际通用的“三不原则”:不破坏不伤害自己的不影响别人的环境。 这三项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双方的感情和需求。 在这条规则中,儿童享有充分的自由。 只有这样,规则才有意义,大家都愿意遵守。

例如,其中两只“雄性孩子”,年龄仅2岁半,男孩子精神饱满,攻击性强。 如果我决定“不要吵架”“不要抢玩具”“不要互相让步”等,那么“不行”就会不断增加,我也早就觉得累了。 与其制定那么多规则,不断补充缺额,还不如从小就对自己的心情和需求负责,尊重他人的心情和需求。

经历了多次冲突和调整后,现在弟弟想玩哥哥的玩具,就用自己的东西交换,不是直接抢手,同样,哥哥也在计划周末活动的时候,给弟弟打算,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想要的日程不会被打扰。

如果孩子不想遵守规则,也许首先要质疑规则的合理性、方法和执行的难度。 规则过于僵硬,单方面的规定和压迫,孩子当然是不想遵守的。 孩子们更高兴地遵守自己参加制定的、真正考虑到自己需求的规则。

同样,在制定规则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简单,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很难。 此时,为了孩子们能够一起做出恰当的调整也是必要的。

如果规则本身没有问题,孩子总是违反。 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去看看平时和孩子的关系有没有问题。 孩子感受不到爱情,充满压抑和愤怒的话,通过挑战规则来表现反抗的可能性很高。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制定规则,是没有好效果的。 这时,首先应该解决他行动背后的感情和需求,修复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再次感受到爱的联系。

对于家人来说,规则是一个大框架,是为了维护所有人的心情和需求。 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和需求,同时考虑他人的心情和需求,自己遵守规则,甚至自己制定规则。

- THE END -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