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诱惑的故事——反唇相讥

诱惑的故事——反唇相讥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4-05 13:05:11
阅读:

文意解读:

被责备而不接受的话,反而会嘲笑对方。

典故起源:

韩·贾谊《陈政事疏》:“女人不说,反唇不相容”

经典故事:

战国七雄,秦国最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落后于中原各侯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他气得决心要强秦,命令说:“谁要强秦,谁要当官”。

商鞅是战国时代出生于国家宗室的少年才俊,虽然刚开始在国内工作,却有一种不受重用,经常没有才能的感觉。 他听了秦孝公招贤纳士的消息,来到了秦国。 在秦孝公亲信的介绍下,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

初次见面时,商鞅故意谈儒家的“王道”治国理论,谈君主如何使国家富裕的道理。 但孝公对此毫无兴趣,听着就睡着了。

后来商鞅拜访秦孝公时,不再是“王道”而是“霸道”。 商鞅的治国理论引起了秦孝公的兴趣,君臣越说越投机,讲了好几天,得到秦孝公的认可和重用。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改革不正当的政治,实行新法律”。 秦孝公接受商鞅的建议,老贵族非常反对改革。 这些老贵族势均力敌,商鞅的改革能否推进,人们普遍怀疑。

为了收到民众的信,商鞅在都的南门竖立了一棵高3丈的树,命令说“谁把这棵树扛在北门上就能拿到十块钱。”

人们没有任何反应,商人又把奖金提高到50金。 大胆的人无法忍受奖金的诱惑,扛着那根木柱,从南门轻轻送往北门。 商鞅很快兑现了50美元以表示诚信。 他们看到商鞅真诚说话,消除了对变法的疑惑。 以此为契机,商闲大胆地发起了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共两次,首先在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打破过去土地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的私有,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人们开垦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平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的税金,按照各人所占的土地数量平均承担。 这样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他还鼓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的人多可免兵役。

商鞅的变法运动发展了秦国的经济,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但商鞅变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力争法制,主张轻罪重判,处罚严厉。 他最先连坐的法律先河规定居民登记户口,5户吴,10户为什么在户与户之间互相监视,互相告发,达成了人民的管理。

虽然这个措施有利于国王的统治,但是偏离了多年形成的风俗习惯,附近父母、孩子、媳妇、婆婆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和谐,经常因为小利害而发生争吵和责难。

西汉初期着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才华横溢,得到汉文帝的认可,法令制度得到修改。

贾谊演奏的《陈政事疏》很快被汉文帝录用。 奏章提出,贾谊对文帝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贾谊还强调,对于过去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新法的口赋制度刺激了生产,但偏离了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反唇相讥”是指双方争吵时反而挖苦对方,责骂对方。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