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gōng bì jìng
注音ㄅ一ˋ ㄍㄨㄥ ㄅ一ˋ ㄐ一ㄥˋ
成语解释
必恭必敬
⒈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必:一定。恭:谦逊有礼貌。
例但须一桌菜祭之,必恭必敬,即尽人子之孺慕。——清·秋瑾《秋瑾集》
英very deferentially;
⒉ 亦作“毕恭毕敬”
⒈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
引语本《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大家必恭必敬,声息俱无,静听大帅的吩咐。”
鲁迅 《彷徨·离婚》:“‘的的确确。’尖下巴少爷赶忙挺直了身子,必恭必敬地低声说。”
1.许多不能给别人指路找到街角上的药行的人,到了年纪使他更加糊涂之后,却也会找到人必恭必敬地聆听他的申诉。
2.第四代的铁匠汤姆生活在南北内战时期,当广大黑奴积极地投入在争取自由的斗争时,他却在必恭必敬地替南方军队钉马掌。
3.在领导面前小李总是表现得必恭必敬。
4.他必恭必敬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5.他的态度既友善又必恭必敬。
6.十二、在领导面前小李总是表现得必恭必敬。
7.呵呵,看到人高马大的牛头必恭必敬的向弱不胜衣的孟婆解释来意,惹人好笑。
8.光绪皇帝,像个剪去翅膀的苍鹰,一直对他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9.皇上像个剪去双翅的苍鹰,一直对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10.大家在他面前,从来都是必恭必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