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chéng

国成


拼音guó chéng
注音ㄍㄨㄛˊ ㄔㄥˊ

繁体國成

国成

词语解释

国成[ guó chéng ]

⒈  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

引证解释

⒈  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

《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毛 传:“成,平也。”
郑玄 笺:“观此君臣,谁能持国之平乎,言无有也。”
孔颖达 疏:“谁秉国成,言君臣不能持国平也。”
陈奂 传疏:“秉国成,犹云秉国均也。”
宋 曾巩 《蒲宗孟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惟时哲辅进秉国成。”
清 黄宗羲 《董公墓志铭》:“孙 熊 二公皆书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师,拱手而授之国成,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 方 王。”
《明史·刘宗周传》:“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於是!”

分字解释


※ "国成"的意思解释、国成是什么意思由爱淘啦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国“入世”已进入倒计时,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力,科技兴贸是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百废俱兴,令人振奋。

3.位于羌族聚居边缘区的平武羌族人口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羌族人口的兴衰、演变和发展趋势,论证了社会变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羌族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星河古镇,坐落于蜀中天府之国成都以东二十余里,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

5.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内立法步履蹒跚,国际私法的立法更是裹足不前,成文的国际私法长期阙如,直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七个年头,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规范才正式登上立法的舞台。

6.在这里,曾闯入八国联军的队列,曾踏进日寇的铁蹄;在这里,也迸发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发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宣告。

7.而正当他现在被时髦社会所遗弃不时,居然被请到勒格贝来,他无疑地是要感激的。既然他心中感激,那么他无疑地便要帮助克利福在美国成名起来,不露马脚的吹嘘,是可以使人赫然出名的,不管出的是什么名。

8.这些年互联网就雨后春笋般在中国成长起来了。

9.十月一日国庆节,载歌载舞不停歇。金风玉露齐相庆,牡丹秋菊簇成拥。一人爱国是明星,万人爱国成长城。国运昌盛海内平,爱国一起庆国庆。祖国你好,生日快乐!

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加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呈现出百废待兴的大好局面,政府关心人民,人民拥戴政府,真正体现了政府与人民的鱼水情谊,良好的政府形象高高地矗立于中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