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人利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例子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基础信息
拼音sǔn rén lì jǐ
注音ㄙㄨㄣˇ ㄖㄣˊ ㄌ一ˋ ㄐ一ˇ
繁体損人利己
正音“损”,不能读作“shǔn”。
感情损人利己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己”,不能写作“已”。
辨析损人利己和“自私自利”都可表示“极其自私”。但损人利己偏重于“损人”;即损害别人来为自己谋利;而“自私自利”只是表示“极为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不一定损害别人利益。
歇后语卖米搀沙子
谜语抢东西
近义词自私自利、见利忘义
反义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英语gain at other's expense
俄语добивáться личной выгоды в ущерб интересам других
日语人(ひと)に損を与え己(おのれ)を利する
德语sich auf Kosten anderer Vorteile verschaffen(aus fremdem Schaden Kapital schlagen)
法语chercher son intérêt au détriment des autr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适如常(意思解释)
- 水至清则无鱼(意思解释)
- 嫁狗随狗(意思解释)
- 有胆有识(意思解释)
- 青山绿水(意思解释)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释)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释)
- 顾后瞻前(意思解释)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释)
- 天昏地暗(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高步阔视(意思解释)
- 官僚主义(意思解释)
- 刀光剑影(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志(意思解释)
- 骨肉之亲(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家无儋石(意思解释)
- 运筹帷幄(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损人利己的意思解释、损人利己是什么意思由爱淘啦文学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阿谀奉承 | 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奉承:恭维;讨好。巴结拍马;说恭维人的话;向人讨好。 |
落叶归根 |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
放牛归马 |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陌路相逢 |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处实效功 |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
凤毛麟角 | 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
头面人物 |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群龙无首 |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喔咿儒睨 |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
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羽旄之美 |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
便还就孤 | 就撤回到我这里.。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羊质虎皮 |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
礼坏乐缺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缺:残破,废缺。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