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的成语故事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基本解释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模棱两可的典故
唐朝宰相苏味道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模棱两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浇风薄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火树银花 |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众喣山动 | 明 李东阳《余肃敏公传》:“役未及兴,而众喣山动。” |
主忧臣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不攻自破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顾影弄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
指天誓日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发号施令 |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