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的成语故事


一拍即合

拼音yī pāi jí hé

基本解释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暂未找到成语一拍即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拍即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小人得志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翘尾巴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万年也不要骄傲,永远不要翘尾巴。”
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一时一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四书五经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言而无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