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狐之腋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hú zhī yè
基本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一狐之腋的典故
春秋末期,晋国卿士赵国奠基人赵简子十分喜欢周舍直言不讳。周舍曾经立于赵简子门下三日三夜,说自己愿意效犬马之劳。周舍死后,赵简子每天只能听到一遍颂扬与赞美之词,他非常失望,认为众多平庸之人不如周舍,就像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样。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狐之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妖不胜德 | 《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
暮史朝经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
群龙无首 |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
慌里慌张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拉大旗作虎皮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源源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下临无地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亲上成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祸国误民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