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的成语故事


伐罪吊民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基本解释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暂未找到成语伐罪吊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伐罪吊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止戈为武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辙鲋之急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嫁狗随狗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过五关,斩六将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旁征博引 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慌里慌张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